本月初,新华网发布了一份声明,对史润龙的自我炒作行为进行揭秘。近日,山东济南警方经过调查发现,史润龙编造各种头衔,找别人代写文章在网上发布,导致恶劣社会干扰。记者随后深入调查,发现网上有不少所谓的软文推广平台,此类平台对文章内容审核并不严谨,给钱便可发布,同时还可提供有偿删稿服务。
做舆情买卖、靠写软文发财、擅长带步伐的软文推广平台,和刷单炒信等灰黑链条一样,无孔不入、无处不在。《铁血英雄:史润龙祖父王堂辉的抗战故事》《解析史润龙之:年龄与收获反比的传奇人物》等离奇文章,均源于这种软文推广平台。
史润龙初中肄业,竟能靠几篇在网上“光芒四射”的软文,就借助伪装身份行骗。恶搞也好、虚荣也罢,其骗术背后的真问题叫人如芒在背。史润龙事件这次带出的软文推广平台名叫“软文库”,多家涉事网站称,有关史润龙的文章,系“‘软文库’网站编辑联系我网编辑转载”。于是问题就来了:第一,软文推广平台“软文库”到底是个什么?合规合法吗?第二,“‘软文库’网站编辑联系我网编辑转载”,联系后就发布文章,这中间难道没任何的审核步骤和发布本钱吗?第三,“软文库”存在已久,它到底还“捧红”了什么人或事、又用“橡皮擦”删去了什么人或事?更关键的问题是,类似“软文库”如此的平台,果真是只此一家吗?
这类问题,并不是无解。譬如记者调查发现,“软文库”是一个提供软文投稿、代写等服务的网站,单篇收费从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,提交后一到两个工作日内即可发布成功。又譬如,记者在网上随机搜索,发现做软文投放的网站不少。再譬如,在搜索引擎上以关键词“软文投放”搜索,获有关结果554000个,多页排名靠前的搜索结果,均为类似软文投放平台的广告。更叫人瞠目的是,有网站介绍称可以发稿的媒体平台和频道达3015个,包含不少知名媒体和其他门户选项。称,“老板从业7年,公司创建3年。”
事实胜于雄辩。当这类亦真亦假的信息痴缠在一块,一幅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,甚至已然突破底线的“软文产业链图鉴”,展示在公众眼前。
在这种灰黑产业链中,不真实新闻的编造者、发布者及传播平台,当然要承担民事责任。至于“软文库”等平台,其已经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,而其提供的有偿发稿和删稿行为,《规范网络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》也好,《侵权责任法》也罢,都能祭起刚性的规制之力。这种荒唐得不可以再荒唐的软文、这种假得不可以再假的资讯,到底是如何突破网站种种防线顺利发出的,这个问题,更要尽快调查了解。
惩戒骗子,治理软文推广平台,有的问题不容避免:其一,遍地开花的软文推广平台到底由哪个来管,治理主体亟待明确;其二,软文营销广告既能存在于各类平台之中,那样有关方是不是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;其三,不少网站稀里糊涂地发布了软文,是不是应举一反三,更深层次地追问犯糊涂是什么原因。
治理软文推广平台,是个系统而严谨的事,仅仅谴责任性妄为的“刚需”,并不可以从源头解决问题。只有拎清各方灰黑利益链条,并有针对性地拿出猛药,类似闹剧丑闻才不会重演、舆情民意才不会成为橡皮泥。